2/01/2008
想念US Top20,結果沒上? 想花兩百多萬就拿到學位?請入內
大家應該不太清楚, UT-Austin有跟七間商學院簽訂dual degree協議,意即在母校修讀一年後,再到Austin修讀第二年,則可以領有兩地學位.盡享雙校資源. 反之先在Austin後到partner school亦然. 其中Austin在亞洲區partner的兩間學校,一間是我的母校CUHK,香港中文大學.另一間則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PKU. 兩間都在local極富資源,並為中國的外企所認可.
如果妳/你是我標題中所描述的人
1. Gmat有個660以上
2. 工作經驗有個三年以上
3. 還不知道申請結果,但很怕自己在拼殺中敗陣
4. 但是"今年"一定要去念MBA,實在等不及明年
5. 想省錢
我會建議你,快點申請 CUHK, ( www.baf.cuhk.edu.hk/mba ) 或是PKU (www.gsm.pku.edu.cn ) 前者是以MBA申請方式申請即可, 後者則要通過台生專用的考試. (trust me, it's piece of cake for you guys who were graduated from NTU, NCCU, NTHU, NCTU...etc)
你的benefit如下:
1.第二年到Austin念,屬於正式學生,享有所有權限,學位...etc 總之跟念兩年的幾乎一樣,只是少了在美國的summer intern
2.幾乎提出雙學位申請的都會上.因為他不佔基本學生名額.去年我們學校去了三個,包括一個Gmat <660的.
3.Austin是Finance/marketing/op mgt都很好的學校.IT的雇主有Dell, HP, 德州的金融中心則在Dallas..幾乎每間雇主都會到Austin徵人.
4.第一年省錢,不論學費或是living cost都低的多.整體算下來你至少可以省一百萬,還可以多拿一個學位!
5.不想在美國就業,還可以回香港/中國..靠母校的network/career resource找工作
如果你現在心存疑惑,但又認同我的觀點.請快點上網申請入學吧.別遲疑,遲疑就來不及了.
今年申請暴增是真的,今年很競爭也是真的,如果你放眼M7...那就別考慮我這想法. 但如果你瞄準的是Top20, Top30, 我是真的覺得此方法極佳. (其實我當初就是打著這想法進中大的.不過後來intern跟full time都很順利找到所以我就放棄去Austin的機會了. )
PS. 另外想去法國的可以考慮HEC.來中大念才有HEC的Dual degree program喔 :)
PS2.我覺得每一家MBA都該找我當marketing director...我比他們花錢招的還會pitch candidates的多太多, sigh
10/06/2007
專科的商業類學科MS, 比MBA便宜好多,我該念哪個?
唸MS-Marketing 好還是 MBA Marketing concentration??
基本上有關此問題我之前文章應該有零星提到很多看法,但今天我想針對這問題給出一個我個人較主觀的看法.
我比一下吧,
1.MS不會教social , MBA教妳最多的幾乎都是social
2.MS幾乎沒有career service, MBA教妳最多的幾乎都是Career service
3. Statement 1跟2好像有矛盾阿 ! The truth is, career 跟 Social 離不開關係, 依我的認知是100%正相關.
4.Then you'll ask : "專業"到哪去了? 天下雜誌遠見雜誌都說專業很重要的阿! The truth is, 專業是重要,但專業被人知道更重要,被能夠hire妳的人知道則更更重要,然後在她們面前妳如何表現出我TMD就是比別人厲害是更更更重要. MS don't teach you all these, but MBA do.
試著以雇主的角度思考,如果要專業,為什麼CMO們都不是PHD in marketing? 比專業, PHD都是學有最專精的人.但為什麼鮮少看到他們去作企業內的CMO? You want profession? Or you want to be seen as a professional?
以學科角度的看法,我也再補充一下. MBA常常被人詬病的是雜而不精, 但事實上, 不從各個角度去了解同樣一個問題 行銷學的很好的人,碰到一個案子老闆不願意給資金作可能就很想跟老闆翻臉了. 但管理學的很好的問題, 可以從背後去看是錢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然後去努力解決問題的癥結點. 隨便舉例,也許根本是大老闆看你老闆不爽所以不給妳錢作, 這問題在行銷層面思考永遠無解,但放到了general management層面去思考也許有解. MBA要修到很專的,可以二年級全部都修同一個concentration該有的課程.這樣其實也夠鑽的了. 但一年級有的core則可以讓妳多些想法去思考問題癥結點.
至於建議的學校,我自然是先推Kellogg了.
---
註:
問題的苦主是一位學有專精的廣告人,以下是他的原文:
想念MS-Marketing的原因:
1. 可以學到更深入的行銷知識
2. 工作快五年了,對行銷工作依然充滿熱忱,未來也沒有想轉跑道到其他領域。
3. 學費比MBA便宜很多
4. 好像也比較好申請
對於MS-Marketing學位的憂心:
1. 雖然可以專注在行銷知識的學習,但擔心此類課程太過集中在行銷理論的傳授,缺乏與企業實務的結合。
2. MS-Marketing缺乏排名資料,不知道怎麼比較起。
3. 唸了人好像也不多,不知道要問誰才知道課程好不好。
4. 看到好幾個MS-Marketing課程好像都是專為剛大學剛畢業的學生設計的, 擔心未來都遇到沒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不能交流經驗。
想念MBA Marketing concentration的原因:
1. 補足自己在商學/管理學知識的不足(因非商學院/管理學院畢業)。
2. 工作經驗告訴自己,只了解IMC理論什麼的不懂商業經營的道理在企業工作有如見樹不見林。 3. MBA似乎是個充滿挑戰的學位,可以藉此拓展自己的視野。
對MBA Marketing concentration的擔心:
1. 擔心對於行銷知識的學習深度不夠
2. 大部分學校的課程不太能滿足我對於行銷知識學習的胃口。
3. 貴 我本來的想法就是想念兩種綜合的東西,即使選MS Marketing的學校我也是看比較有教基礎商學知識的學校(不會挑pure IMC的學校),可是我這樣的想法會不會不太務實? 反而找不到真正專業的學校?
很多人告訴我唸MBA還是比較好,這也是我本來的想法,不過,如果以一個將來要在行銷領域發展的人來說,大家會建議唸哪種好呢? (P.S 我是真的想要變的很專業,不是只是要混口飯吃或靠國外學位增加薪水而已) 另外我想念一些國內學不到的行銷知識,大家會比較建議唸什麼好? 我個人想念的領域包括: (按重要性排)Branding,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ing, Marketing Research, Data Mining, Product Management ... (好像有點貪心...可是想到$$...) 大家建議哪一些學校比較符合我的需求呢? 個人背景資料: Under: Advertising W/E: Around 5 years (Graphic Designer/ MarCom abt 2 years PM abt 3 years)
9/11/2007
MBA問題相關解答5 --取得國內碩士後,為何還需要MBA呢?
flyredsnow 提到...
想請問一下M大:若想申請Top MBA,應該要有好的工作經驗.但是若僅只是大學部畢業的學生,通常沒法取得好的工作機會;碩士資格比較有機會取得好的工作機會,但是若已取得國內碩士,又何必出國拿MBA呢?.這樣是不是很矛盾呢?應該有許多人有相同的疑惑,但我未曾有看到比較好的說明,可否請M大解惑一下^^
A:
Hi flyredsnow,
你這個問題很好,切中了Why MBA的核心. 我推測你應該還沒有工作,是個在學學生所有有此疑慮.
讓我簡單回應你的問題好了.
今年以及去年申請上Top 15MBA的很多學生都是大學畢業生, (但不可否認的,就我所知他們有超過一半是NTU,剩下大概四成是NCCU,NTHU,NCTU,成大,輔大佔掉,最後一成才是其他學校.)
他們都是先就業才出去念MBA的,即便是在國內有master學位的也會向學校說明台灣學校發的"MBA"學位實在不靠譜. 原因是這是一個班級組成多為大學剛畢業學生還需要寫論文的一個research degree.
你的第一個問題,有國內碩士還要出國拿MBA,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國內的碩士無法幫助你取得頂級公司的面試,以及即便取得面試在歐美Top MBA的競爭下還是大劣勢.
如果你是IB or MC 雇主,你給出去的薪水都一樣十萬美刀+bonus這麼多
左邊放了一個NTU MBA, 右邊放了一個HBS or Stanford or Wharton, 兩人面試的結果不分伯仲,你會選誰呢? 有著金字招牌的學生往往是出線的關鍵...因為學校之前已經幫你篩選過了一次,而且排出這樣的人去幫客戶作分析,幫客戶搞IPO,來的"感覺起來"更有說服力一些,不是嗎?
這是第一個出去念MBA的理由.
國內MBA從教學方式到師資水平,多半無法達到歐美Top牛校的水平. 你的老師英文比你還爛你怎要他用英文教學? 用英文帶case method? 你的同學一點也不diversified...如何擦出火花? 獲取更多來自不同產業與文化的人的思想待給你的衝擊? MBA這個教育本質上教授教的都是同樣那些東西, Top MBA真正很有價值的是同學可以帶給你的衝擊, 這是國內的教育無法比擬的
這是第二點
隨便再說個第三點吧, 如果瞄準在國內最好的產業,其實念NTU NCCU NCTU NCKU都會有不錯的收益
因為, MBA有種學長姊拉拔學弟妹的傳統,也就是傳說中的alumni network
And So? 高盛都是哪些人去? 美林都是哪些人去? Mck, BCG, Bain, BAH都是哪些人去?
因為這些公司滿滿的Top MBA graduate, 你念了那些學校在求職時要找到奧援的機會也大
就算不是這些公司而去firm, Fortune 100裡面也是滿佈了 這些大牛校的畢業生
以上三點是我的觀點挑重要的出來說.
至於實務上怎進行,我會說, it depends on your goal.
慢一點的方式就是找一個專業一點的碩士念了, 未來工作一陣子再出去拿MBA.
如果瞄準最"值錢" (注意,值錢不一定好)的那兩個產業, 請務必拿到finance core and consulting core schools的學位
如果不是,那麼Top30以前的學校都還蠻值得念
如果很確定要去greater China發展, 我的學校CUHK, 隔壁的科大 港大, 上海的中歐,都是很值得念的學校. 因為我們有很強的network in greater China.
8/31/2007
MBA問題相關解答4- IT行業mkt/mgt以及international mgt的好學校
Morden您好!
一直在傷咖及您的blog裡,受到您文章許多的啟發,非常感謝您。
想請教一下,
小弟我對於IT產業的Marketing & Management比較有興趣,請問除了Maryland Smith外,是否有其他也不錯的學校呢?
另外在Internation Management方面,除TB外是否也有什麼其他您推薦的學校呢?
感謝您的不吝指教!
A:
國際管理方面除了TB之外就是南卡(South Carolina)的Moore商學院了
這家學校提供兩地學習、之前我記得有兩個track,一個是奧地利維也納、另一個地方貌似是法國
其實international management比較虛一點,也比較少公司針對此一專業大肆徵才,如果要第一品牌還是去TB吧,TB那邊徵才的業主還不少,算是在IM這塊niche market作到頂了。
另外,一些niche schools還蠻有意思的可以參考
包括波特蘭的PSU有MIM課程
還有SDSU也在IM這個專業還不錯
至於行銷的話,很多好學校。西北,NYU,Austin都很好。但是如果是科技業行銷的話就我所知除了馬里蘭特別重視這塊,我認為Berkeley跟Stanford應該在這個領域都會挺好的。
然而我還是建議,以行銷這專業來說,累積相關工作經驗會相對的來的更重要些。
8/16/2007
Top30商學院- No.11 - Dartmouth College (Tuck)
中文由馬登獨創翻譯,要轉載請著名出處。
Think Small. Think intimate. Think great outdoors. That’s exactly what life at Tuck is all about. The country’s first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offers one of the smallest programs among the top 30 schools, with fewer than 250 students in each class. The small class size – coupled with the school’s location in rural Hanover, New Hampshire – results in a close-knit community in which everyone knows everyone else.
身為美國第一家商管類研究生院,塔克商學院有著Top30院校中幾乎最小的班級,一屆僅僅約250人。因為班級小,也因為地處鄉下(Hanover, New Hampshire)讓塔克的MBA班級形成一種同學間彼此都很熟悉的團隊意識。
Academically, Tuck’s MBA program focuses on turning out competent general managers. Most of the first year curriculum consists of core courses in the main management disciplines, with the second year left open for electives. No specific majors are offered. First year students complete most of their coursework in the same study group, which Tuck emphasizes as a way for students to grow closer and develop their teamwork skills. More than the average top program, Tuck is looking for students who demonstrate strong teamwork skills, so make sure that this is a main theme in your Tuck application.
教育上來說,塔克的MBA著重在培養出有能力的總經理們。第一年的多數核心課程涵蓋了各種管理學原則,然後第二年則留下讓你選修的空間。塔克並不提供特別的主修科目。第一年的過程裡面,學生會跟同一個小組的人完成絕大多數的課程,此一”一起學習、一同培養團隊精神”的教學方式是塔克所強調的。與其他頂級MBA課程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塔克希望學生能有強大的團隊合作能力。在你申請過程中請多多強調此點。
Tuck is also serious about leadership, and one unique part of 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 is the Tuck Leadership Forum, which runs throughout the first year. The Forum is a series of mini-courses in topics such as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al designed to help improve students’ leadership skills. Students then complete a team project, such as creating a business plan or doing consulting work for an existing business. The program also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chance to work closely with faculty and plug into Tuck’s alumni network while still in school.
塔克也很重視領導力。在第一年課程中持續進行的塔克領導力論壇(Tuck Leadership Forum)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體驗。此論壇由一系列的小課程組成,內容包含管理溝通、創業管理等,都是用來培養與增進學生的領導能力。學生最後需要完成一個團隊項目(專案),例如寫出一個創業計畫書或是對已存的事業進行諮詢顧問診斷服務。此作法也提供了在學學生一個與塔克業界校友們面對面合作的機會。
Speaking of the alumni, what Tuck lacks in size is made up for in devotion. Tuck’s alumni have been described by some as fierce in their loyalty to the school and to each other. Tuck touts its alumni’s 60 percent plus annual giving rate as further evidence of this dedication. While the school may not have alum in every company, Tuck students are known to get good results from the alumni they do call upon. In your own application, make sure that you can provide convincing proof that you, too, will be active alum, preferably by demonstrating loyalty to your undergraduate school.
提到校友組織,塔克所缺乏的「人數」恰巧由校友的凝聚力所彌補。 塔克的校友會長久以來都被形容成所有學校畢業校友中對學校以及對彼此間最投入最忠誠的一群人。 每年60%以上的校友捐款(註:不知以何為基準)可以作為一個證明。塔克的校友雖然沒有像其他某些商學院一般,遍佈每一家公司,但是學生們通常可以在有校友任職的公司得到良好的回應。請在你申請的時候確認你能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去證明你也會是一個忠誠、活躍並幫助未來學(師)弟妹的好校友。
Tuck’s remote location means that it is not for everyone. Some applicants, especially those with spouses, often find it difficult to relocate to Hanover. To its credit, Tuck goes out of its way to make the transition a smooth one, often providing spouses and partners with fulltime work around campus. Still, only slightly more than half of Tuck’s admitted applicants actually enroll in the program. This means two things for you: 1 Make sure that you really want to attend Tuck before you apply. It’s a great school, but its size and location sometimes turn people off. Save yourself a lot of time if your think these aspects of the program will be a problem for you. 2. Even more importantly, you really need d to demonstrate why Tuck is for you. Tuck’s students tend to be passionate about their school, and you need to demonstrate this same passion in your application. Visiting the school – especially for your interview – can go a long way toward helping you make your case. Also, think about applying in Tuck’s Early Action round if you are sure that Tuck is where you want to be. This relatively new program is a great chance for you to show your commitment to the school.
地處偏遠代表了塔克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選擇。部分的申請者,尤其那些有家眷的,常常會發現要搬到漢諾瓦住挺麻煩的。因此塔克想出了辦法,就是讓學生的另一半在校園附近能夠找到全職工作。(按:這神,沒工作都可以變出來,難道是賣飯盒嗎?)但是,已經錄取的學生仍舊只有約比一半多一些最後會選擇進入塔克學習。這代表了兩件事,1.在申請前就確認你想念這家學校。塔克是間好學校,但是他的學生數量以及地理位置有時會讓人猶疑不前。如果上述因素是你十分在意的,就省些時間省點心別申請了2. 更重要的是,你必須了解並表達為何塔克適合你。塔克的學生通常對他們的學校展現極大的熱誠與信心,你必須在申請時同樣表現熱情,例如去學校參訪,可能可以大大幫助你。另外,如果你確定了這家學校是你要的,請多考慮參加塔克的”最早輪”(比第一輪還早你看有多早)面試。 較多數頂尖牛校而言,塔克成立較短的課程需要你的忠誠與奉獻。
Tuck isn’t the household name that Stanford and Harvard are, but its general management program is known to be one of the best in the country. Tuck graduates have a strong reputation in consult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 particularly on the East Coast, where nearly two-thirds of its graduates end up living after school. If you are considering a career in general management, or are interested in consulting or banking, don’t overlook Tuck. If you can demonstrate that the school’s environment is right for you, and make a case for why the general management approach is what you want out of business school, then Tuck will give your application strong consideration
塔克並不如史丹佛(史坦福)或哈佛這般家喻戶曉,但他的general management課程是企業界公認美國最好的課程之一。塔克的畢業生在管理諮詢(顧問)業以及金融服務業有著良好聲譽,尤其在東岸,因為有三分之二的畢業生選擇在東岸落腳發展。 如果你考慮綜合管理這條職業生涯、或是對塔克的畢業生在管理諮詢(顧問)業以及金融服務業有興趣、別忽視塔克這間學校。如果你能說明塔克的環境有多適合你、以及舉例說明general management (綜合管理)的教學模式為何是你喜歡的商學院教學方式,你將很有機會進入這家好學校。
補充資料
1. 歷史排名
TUCK RANKINGS
Full-time MBA rank:
2004: 10 1994: 13
2002: 10 1992: 6
2000: 16 1990: 6
1998: 10 1988: 3
1996: 10
2.GMAT
GMAT score of newest entering class:
Mean GMAT score: 710
Median GMAT score: 710
Middle 80% range GMAT score
From: 660 to: 760
3. Career direction:
Career Directions: Function Areas
What percent of graduating students accepted jobs in the following function areas?
40% Consulting (Strategic Planning, Management, etc.)
37% Finance/Accounting (Accounting/Auditing, Corporate Finance, Investments, Treasury and Financial Analysis, Public Finance, Real Estate, etc.)
6% General Management (General Services)
NA% Human Resources
9% Marketing/Sales (Public Relations, Product Management, Market Research, Advertising, etc.)
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NA% Operations/Logistics (Logistics, Purchasing, Engineering, etc.)
8% Other
Career Directions: Industries
What percent of graduating students accepted jobs in the following industries?
NA% Government (Federal, State, Local, Military)
32% Consulting
11% Consumer Products
34% Financial Services
5% Manufacturing
NA% Media/Entertainment
1% Nonprofit
NA% Petroleum/Energy
5% Pharmaceutical/Biotechnology/Healthcare Products
6% Real Estate
5% Technology
1% Other
(馬登老實說: Tuck根本就是超級consulting core school...)
4. 畢業生評論
Graduate Comments
There are so many reasons why I loved my time at Tuck -- the approachable faculty, my amazing classmates, classes that made me do mental gymnastics, and a job that I am truly excited to leave school for. How many other places can you see half your class on the ski slope on a Friday? How many other schools run a 50-mile overnight hike? How many schools go to meet Warren Buffett? And how students at top schools can claim that they know their whole class, well? I am so excited and proud to be an alumna of Tuck. --Finance
Tuck has the reputation of "Tuck Love" -- strong community, strong loyalty of alumni. After two years, I can freely admit I drank the Kool-Aid! It is not a place for everybody -- there is little anonymity. But for a fully rewarding, life-enriching experience, Tuck is fantast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uck is a school where student voices are heard. Students can meet with the deans and offer suggestions about programs, curriculum, anything at all. --Consulting
There are so many reasons why I loved my time at Tuck -- the approachable faculty, my amazing classmates, classes that made me do mental gymnastics, and a job that I am truly excited to leave school for. How many other places can you see half your class on the ski slope on a Friday? How many other schools run a 50-mile overnight hike? How many schools go to meet Warren Buffett? And how students at top schools can claim that they know their whole class, well? I am so excited and proud to be an alumna of Tuck. --Finance
Tuck has the reputation of "Tuck Love" -- strong community, strong loyalty of alumni. After two years, I can freely admit I drank the Kool-Aid! It is not a place for everybody -- there is little anonymity. But for a fully rewarding, life-enriching experience, Tuck is fantast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uck is a school where student voices are heard. Students can meet with the deans and offer suggestions about programs, curriculum, anything at all. --Consulting
Tucks sells itself as a general management school but is still extremely focused on investment banking or consulting. Students considering other career paths should be cautious about coming to Hanover, New Hampshire. Tuck抯 isolation and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make it difficult to find a job in other areas. --Finance
Tuck is a an amazing place. However, it is a petri dish socially to the point that it can become unhealthy. With no other outlet besides your classmates (because of the location in a small college town), it can be overwhelming, especially when you witness a bunch of 28-year-olds regularly partying and acting like they're 19 again. The close-knit nature of the school is one of its biggest assets, but in some ways and certainly for some people, is a bit too much. --Consulting
Tuck is not for everyone, but it is outstanding for the right type of person. For my friends who fit the mold, I recommend it highly.--Finance
Tuck was a truly rewarding experience from a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and point. The education was top notch, but the truly special aspect of the program was its intimate nature. As a result, I've made more lifelong friends than I could ever have imagined. While I worked hard at Tuck, I had an absolute blast.--Finance
I had a great time at Tuck. The teaching is excellent, professors take the time to know you as a person, I was able to achieve my career goals and make a career change and came away with a fabulous set of friends.--Investment Banking
Tuck has been an tranformative experience. The strong general managment core combined with leadership training has made me ready to tackle almost anything.--Finance
8/14/2007
Top30商學院- No.10 -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簡介
中文由馬登獨創翻譯,要轉載請著名出處。
中文介紹: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無疑是最"金融"的一所商學院。學生對於學校給予的金融類學科教育、以及接觸華爾街高管的機會,都感到十分的激賞。校友網絡也挺好,因為幾乎每一間華爾街大牛公司都有滿滿的哥大校友。正因為如此,幾乎每個瞄準財務金融類作為"MBA畢業後"工作的人都會把哥大列為申請目標之一。如果你是以上所述的其中一人,你所需要的是打起精神去想如何在眾多背景類似的牛人群中突出、區別自己。從今天開始好好思考你跟那些投資銀行家(I-banker)以及想去投行的人有什麼不同之處吧。 ##CONTINUE##
如你所料,哥大的核心(必修)課程著重財金,並搭配圍繞著財金的相關課程。第一年的課程包含Financial Accounting, Corporate Finance, and Global Economics等,Marketing, Strategy等其他必修課程則是在半學期修完(編按:此處可能有誤,待我問問我哥大朋友確認)。雖然非財金類課程也很強,但你得了解你多數時間都還是會花在財金類課程上。因此你在申請時必須能藉由過去工作經驗、Gmat成績等條件證明你的計量分析能力足以負荷課程。
哥大MBA除了財金類之外特別著重的領域是創業學(entrepreneurship),學校提供選修課程包含
“Introduction ot Venturing” 以及 “Launching New Ventures.” 在課堂上之外,創業學在課外也有學習與實踐的機會。1996年起,哥大的Eugene Land 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 Fund開始投資哥大商學院學生撰寫的創業企劃書中,值得投資的標的。這個基金運作模式不像所謂的創業計畫比賽,而更像一家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公司,持有部分新創公司的股份。對於想打傳統創業計畫比賽的同學,哥大跟柏克萊大學Hass School of Business 合辦了一個社會創業競賽 (近年來很火的,詳見我的blog),提供了種子資金給有遠景的社會企業。總之,如果你唸MBA是為了創業,請把你的idea在essay以及interview裡面說清楚講明白給面試官聽。
哥大在課程中也相當強調了國際觀的重視。 Chaze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此段寫的不明不白,總之是說明哥大有22個交換學校可以去,還有些study tours,該組織還會提供獎助金給四個人云云)
雖然同學們普遍承認彼此間有競爭意識,但是他們也都認為哥大並非割喉戰的學習環境(<--登按: 我強烈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就跟懷疑哈佛商學院說同學們都很相親相愛一樣,挖哈哈!) 哥大同學認為哥大的MBA同學間是彼此尊敬並互助的。在MBA課程的第一年,同學們以60人為一組,進行跟這60個同學一起上核心課程的第一年。哥大鼓勵組內的合作與互信,所以同學必須要展現與同儕間和睦相處的能力。 另外,如同其他在大城市裡的商學院一樣,哥大有時候也要為了展現學生"跟同學相處時間少"的信譽而戰 (what the hack is that? I have no idea),所以請在面試中除了展現對課程興趣之外,也要展現你積極參與課外/校外活動的興趣與意願,避免陷入 " 跟同學相處時間多"的刻板印象。 (什麼跟什麼阿,請哥大同學解釋給我聽唄) 哥大商學院中除了財務金融以外的系所並不如財金系一般出名,有些畢業生甚至認為其他系所就是在財金系面前硬是矮了一截。然而,學校的行政人員有著"回應外界需求走出去原本侷限"的好名聲。如果您對於非財金類課程有興趣,即便是組織行為學以及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哥大都值得你一探究竟。只要你有足夠的計量技巧與財金專家們一同學習時不至落後,你對非財金學科的興趣則可以讓你鶴立雞群,在申請中具有特別的作用。
英文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Columbia
Make no mistake, Columbia is a finance school above all else. Students rave about the school’s finance faculty and the access that they have to top Wall Street executives. The alumni network doesn’t hurt either – nearly every Wall Street firm is stacked with Columbia alumni. The result is that most finance-minded applicants consider Columbia. If you are one of them, you will need to especially focus on differentiating yourself from a large pool of similar-sounding applicants. Therefore, start thinking now about what makes you different from the rest of the investment bankers (and aspiring bankers) who apply to Columbia.
As you might expect, Columbia’s core curriculum is heavy in finance and related courses. First-years take required courses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Corporate Finance, and Global Economics. Among others. Non-finance topics such as Marketing and Strategy, however, are studied in half-term courses. While these courses are also strong, be aware that much of your time will be spent on finance-related topics. Of course, you will there fore need to demonstrate an ability to handle a quantitative workload, ideally through your GMAT score and relavant work experience.
One academic area that Columbia emphasizes outside of finance is entrepreneurship. Some of the schools’ most popular electives include “Introduction ot Venturing” and “Launching New Ventures.” Entrepreneurship is also studied and pursued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Launched in 1996, the Eugene Land 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 Fund provides seed capital ot worthy business plans crafted by Columbia students. The Fund acts less like a traditional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and more like a venture capital firm, taking an equity stake in any Columbia start-up with promise For students looking for a more conventional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Columbia has joined forces with UC Berkeley’s Hass School of Business to run the Social Venture Competition, which provides seed money to promising start-ups whose goal is to have a positive social impact. The bottom line is that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 MBA for entrepreneurial reasons, let the Columbia admissions committee hear about it in your essays and your interview.
Columbia also emphasizes that international aspect of its curriculum. Each semester, the schools’ Chaze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ffers fellowships to up to four students for their in advancing Columbia’s global approach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school. The Chazen Institute also runs an exchange program the gives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abroad at one of 22 partner schools, as well as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study tours. Keep this in mind as you craft your story for why you will fit in at Columbia.
Although they acknowledge that their peers are competitive, students and grads emphasize that Columbia is not cutthroat environment. Most consider Columbia to be a competitive but respectful and helpful community. Students spend their entire first year in the same cluster of 6 0students, taking their core classes together. Like other schools, Columbia encourages cooperation and trust within these clusters. As such, you will need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to get along with your peers. Also, like other schools in big cities, Columbia sometimes has to battle the reputation that its students spend less time on campus with each other. Demonstrating your enthusiasm for the program and a willingness to get involved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will help show that you don’t fit this stereotype.
Columbia’s other departments aren’t as well known as its finance department, and some grads have commented that these other departments take a backseat to finance. However, the school’s administration has a reputation for going out of its way to respond to students’ concern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an area outside of finance, particularly something as far as removed such a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 nonprofit management, Columbia may be worth a look. Your interest outside of finance alone will help you stand out, provided that you can prove that you have the quantitative skills and business acumen to learn alongside the finance crowd.
--
-- 補充資料 1.請點擊上面圖片查詢詳細排名信息。
2. 歷史排名紀錄
COLUMBIA RANKINGS
Full-time MBA rank:
2004: | 8 | 1994: | 8 |
2002: | 7 | 1992: | 9 |
2000: | 7 | 1990: | 8 |
1998: | 6 | 1988: | 14 |
1996: | 6 |
EMBA rank:
2003: | 15 | 1997: | -- |
2001: | 18 | 1993: | -- |
1999: | -- |
Exec Ed rank:
2003: | 7 | 1997: | 7 |
2001: | 9 | 1993: | -- |
1999: | 10 | 1991: | 8 |
3. GMAT
Middle 80% range GMAT score
From: 660 to: 760
4. Career Direction
Career Directions: Function Areas
What percent of graduating students accepted jobs in the following function areas?
24% Consulting (Strategic Planning, Management, etc.)
50% Finance/Accounting (Accounting/Auditing, Corporate Finance, Investments, Treasury and Financial Analysis, Public Finance, Real Estate, etc.)
5% General Management (General Services)
1% Human Resources
8% Marketing/Sales (Public Relations, Product Management, Market Research, Advertising, etc.)
4%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4% Operations/Logistics (Logistics, Purchasing, Engineering, etc.)
4% Other
Career Directions: Industries
What percent of graduating students accepted jobs in the following industries?
1% Government (Federal, State, Local, Military)
19% Consulting
4% Consumer Products
55% Financial Services
7% Manufacturing
5% Media/Entertainment
1% Nonprofit
1% Petroleum/Energy
1% Pharmaceutical/Biotechnology/Healthcare Products
5% Real Estate
1% Technology
NA% Other
5. Graduate CommentOn a professional basis, the program is a great platform to interview with many companies in different fields. Columbia is especially strong in the fields of finance and consulting, and being in New York City means that you have easy access to many recruiters in such fields. The quality and prestige of the program means that, even if you are a career-switcher, employers will look at your resume seriously and will most likely interview you. --Investment Banking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is challenging but with hard work, an intelligent person can make it. The best part of CBS was the student body. Everyone is extremely smart -- some may be too smart, with the ego to go with the intellect. --Finance
I think that Columbia's greatest asset, access to New York City, is also one of its greatest liabilities. The student body is very individualistic and despite the school's attempts to change things, the 'I' is still more prevalent than the 'we'. Everyone is extremely proud of the school, but doesn't like to stick around after classes as there is always so much to do in the city. However I think the benefit of access to professionals at the top of their fields in finance, working here in NYC, outweighs this: Many times I have taken the subway downtown to meet with various firms during the day and many students work part-time at a number of boutique financial consultancies, banks and hedge funds.--Investment Banking
Generally speaking, I am very satisfied with all of the electives, even though getting into the "hot" classes can be a challenge (the school has responded to student feedback and is changing the bidding system next year, which should improve the situation). Core classes are a little hit-and-miss. I would like to see a greater global focus because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s still very much U.S.-centric. --Finance
It has changed my perspectives and broadened my horizons. During these 2 years, th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to do exciting and interesting things were permanent and incredible.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other students was fantastic. After graduation, again, the opportunities that I feel the MBA provided me were completely out of reach before coming to my MBA.--Consulting
Since I evaluated a number of schools when I applied to business school, I believe that I chose the best school for me, given my interest in finance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he fact that Columbia is known for its strong women's network. ... Overall, my experience at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has been extremely favorable. If I had the choice again, I still would choose Columbia.--Finance
Dean Hubbard is doing an excellent job in his first two years as the new Dean of Business School and I have no doubt that the school is going to be even better going forward under his leadership. --Finance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surprised me in many ways - I felt challenged by my classmates and invigorated by the diversity of approaches and opinions. I was extremely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school clubs - this gave me the opportunity to further my career goals and give back to the community - an area that I think many programs do not focus on enough. The administration is generally open to hearing what students have to stay and support our efforts and help us affect change at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Finance
After having attended the Columbia program, I would attend it again in a heartbeat.--Investment Banking
以上補充資料1~5,版權宣告:
Copyright 2000- 2007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馬登批註: 千萬別相信哥大的創業課是真要你去創業的,多數修那些課的人都是想把自己搞進VC或是PE,極少數是真想創業的。
不信? 問畢業生去吧
8/10/2007
本日起開始介紹美國Top30 B-schools, 絕對是馬登首創,別處看不到
"Your MBA Game Plan". 此書的內容(作者:Omari Bouknight & Scott Shrum)
一一翻譯書上對美國Top30每一間學校的介紹。
如果尚有餘力,我會參考businessweek網站的多個欄位,翻譯、整理、並加上在當地唸書台灣/中國籍朋友的見解,建立出中文網站裡最完整的一個Top B school資料庫。
由於此工程曠日費時,我將只能在工餘慢慢作出來。希望有固定在看我Blog的人能多給我些回應、鼓勵、支持我繼續搞下去
Top30定義有許多紛爭,我會以BW(美國商業週刊)為準,依照部分個人意見去處理排名的疑義。
這會是我08年前Blog最大的一個project...
8/09/2007
MBA相關問題解答3: 一橋大學(hitotsubashi)的英語MBA介紹
MBA相關問題解答3: 一橋大學(hitotsubashi)的英語MBA介紹
日本一橋大學簡介(網址:http://www.hit-u.ac.jp/index2.html):
日本國立大學,以商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國際關
係、公共政策等社會科學研究為專門,重視實學及培育產
業人才。1998年該校一度是全日本總合評價排名第一的大
學。
參考網址:
1998年日本大學排名:
http://www.edu-fair.com/Fair/japan/JapaneseUni-RankingList.html
2004年日本大學排名:
http://www.netbig.com/abroad/n/2004/1112/4177.htm
天下雜誌2005年4月號「留學換檔再出發」報導:
http://140.114.42.11/school/road/940516a.html
MBA有兩個,一是日語教學的,另一個則是我今天要談到的英語教學的。
此英語課程申請方式完全仿造美系MBA以T+G+Essay取人,名為--
國際企業戰略研究科 (HMBA )
http://www.cm.hit-u.ac.jp/mba/kigyosenryaku.html
一橋由於政府補助多 所以論學費真的比起很多學校便宜
地點在東京郊區 算是不錯的折衷位置 我建議對在日本工作有興趣 英日語都好 有志進入日系大商社或是外資在日大企業的人絕對要好好考慮的 就是這個科目
(希望以上有解答您的疑惑,若有就業相關問題我建議找學校要,因為我也沒有.....)
MBA相關問題解答2:美國50名附近的MBA與德國(no tuition)no ranking MBA我該唸哪個?
Morden先生,之前在傷咖拜讀了你的一些文章,受益良多,<所謂拋開名校的迷思>
小弟我現在遭遇了一個難題,我原本下星期天就要出發至Virginia Tech唸MBA了. 沒想到我之前有申請
一家德國的MBA突然給我OFFER了(Hochschule Coburg),讓我有點不知道如何選擇??
我想,德國因為是10月開學所以才這摸慢吧!雖然我一直有在學德文,但真的很難,所以之前也沒想過要去
德國唸MBA所,一直以美國的學校為主. 4月底時,我德文家教的建議下就申請了一家.我應該去嗎?
美國的學校當然比較好,以後回台灣找工作也容易些吧!我想 可是去德國的話,我可以同時練習英文和德文
而且雖然我已經準備好我的學費,後來發現德國學校是免費,可是值得嗎?
A:
這個問題也很大,事實上完全無法以單一指標去衡量。
VT(pamplin)是一家還行的商學院,AACSB自然是有的,另外個特色就是費用可說極盡低廉。我試著以bw查過此校資料但付之闕如,所以無法說明這家商學院的特色以及是否適合你讀。另外你的背景,你的期望,我也都不清楚。
至於德國,我可以單刀直入的跟你說,德國學校開的mba肯定是很不mba的。德國人作事嚴謹,師資多數以經濟學出身的老師出來教。你可以查查你那間學校是否如此。另外也可以查查老師是否為德國本土的phd出身還是美國。
德國教育嚴謹的思考方式其實還是跟美國有一定差距的,另外像是mba這種課程,case study也不是德國傳統教育的做法。德國很多好的課程是lecture base 的(雖然德國人本身去上case課程搶話也是很會搶 哈)
恕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我只能跟你說,兩者畢業後幾乎都直接是回台上班,在當地要找工作難矣。
去pamplin你可以學到比較正規的mba教育,但仍然是lecture base為主。去德國你可能很難接受到比較體制類的MBA教育,學校可能會依照現有教授資源去開課
去德國可以多多在歐洲玩,體會歐洲風光。去美國的話VT所在之處就我所知是沒什麼好玩的,你如果去德國可以剛好可以把省下來得學費當作旅遊經費,多多體驗歐洲也挺好。
至於回台灣在雇主心中的程度,我認為都差不多。你能找到的工作會與你現在以及之前工作經驗比較有關,而非學歷。
請"沒準備好"的人別再去英國唸所謂的管理碩士了!
我更常看到很可笑不懂裝懂的A顧問,B顧問在雅虎知識家上面胡言亂語扯一堆似是而非的論點。 反正我都先氣翻然後再笑翻
不過...
我最搞不懂的是,小小台灣一年可以有數千個留 英商管類碩士擠回來自相殘殺找不到工作,卻還是年年有人前仆後繼出國等著。 策略管理第一堂課第一句話就是everyone is bounded by resource, please find your competitive advantage...然後我懷疑這數千人裡面的九成都沒想過這就先出國了, gosh >< 我再聲明一次,小弟我不是菁英主義作祟,我只是單純的想要前仆後繼為了"拿個外國管理學歷好找外企工作"思維的朋友,煩請去之前,砸下兩百萬台幣(50萬 RMB)之前,好好想清楚--你們真正該在雅虎知識家問的問題不是"能不能念"而是"念了能幹啥,能提升自己多少? " 對於沒上過班的Rookie(菜鳥)來說,多個外國管理碩士學位到底有啥幫助呢? 就我看來真的只是多一個"面試機會"而已 (因為現在很多外企直接screen out 學士級的, NTU & NCCU are exceptions) en....拿兩百萬換幾個面試機會,Do you feel this is a good deal? 值得嗎? 若是一年前有同樣的這筆錢,砸到港股上亂砸都可以不小心賺成三百萬了呢,一個是賺成三百萬,一個是變成零蛋然後遇上工作難找,這...這怎會是後者值得呢? 如果本身夠積極,資質也夠,只是大學聯考時運氣不好沒辦法拿到好學歷,那麼這樣的投資或許是值得的。因為回來後你可以進citi,進PG,兩三年後你可以 再拿Top15 MBA然後以MBA作為跳板轉IB,MC,或是進industry但更高的位置。然而我看到"絕大多數人" 都不是這樣的。 出國前請想想喔,台灣的優良外企還剩下幾家呢? 妳出國唸完除了回台,該校的Alumni, career service, network有辦法幫你拿到中國區或香港區的面試機會嗎? 如果答案是沒有或不知道,那我真不知道花這錢做啥了。 Then, 你或許會說--1.我體驗了外國人生 2.我英語能力增加了 3.我認識了很多外國朋友 Well, 我會說 1.這也許是最大的收穫 真的 2. 多數人出國英語能力很難加強..原因太多我不細說 3. 外國人會把你忘掉,尤其是商學院噁心無比的裝熟老外(也有好人啦...但要看運氣) 我說到這了,你開始動搖了嗎? 動搖是好事... 因為很多人就是不愛思考XD 我最後要再次強調,我一樣認識不少台灣的大學畢業後沒工作就出國拿英國商管碩士然後回台工作很順利的人。但這些人共通的特質是,出去之前就是個性上、能力 上適合進這些外企做事的人。本身的資質極其重要,而非去了哪間學校念了什麼學位。而這樣的一個學位幫助他們的,僅僅是走過外企設在104人力銀行的門檻罷 了。 數千個人頂著類似的學歷回來廝殺,再僱主眼中我一樣要的是最好的,最適合我公司的。 對於很多以為學歷就此"漂白"好像工作會更好找的人來說,無疑是痴人說夢罷了。 短短一年能學到的東西有限,學校給予的就業資源有限,回台之後學歷的鍍金程度有限,最後拼的都是個人能力。而個人能力往往出國前已經決定了七七八八,你能 leverage的幅度有限。 我從朋友身上聽說的情景就是,一個FMCG公司的mkt位子從NYU Stern MBA, 英國大校碩士, 英國小校碩士, 紐澳的碩士, NTU MBA, NCCU MBA, 到交大MBA以及中字輩MBA還有NTU NCCU本科生殺來殺去,殺聲震天這樣的再爭 (然後殺完之後公司才跟你說 "不好意思,本公司今年MKT不缺人,你們改做Sales如何?) (眾人內心OS: 圈你的X,老娘是來做marcom + brand management的,你要我去屈臣氏跟店長鞠躬哈腰? ) 最後漁翁得利的是眾多4A廣告Agency,因為有一堆外籍碩士來做三萬元AE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爽翻那些做AD的...耐操好用 苦的是眾多當初傻傻聽了代辦跑去唸書的小弟弟小妹妹們...sigh 看完我這篇還想殺去英國唸個master的,我相信你一定有過人的毅力與能力,沒被我嚇倒(或是家中財力, $$$) 有如此資源者,我就會建議妳/你義無反顧的殺去念碩士回台搶工作吧...雖數千人橫檔在前吾往矣! 殺啦! 台灣人的氣魄橫行無阻的啦! 以下是過去的問題與回應
Comment
您的意思是說...去拿MBA比較好嗎?還是在建議大家到大陸唸?
又或者乾脆不要回台灣找工作去大陸找?(重點還是\\\"想要什麼
及要做什麼?\\\")
不妨把您的論點貼在雅虎上好了,這樣可造福他人.
這樣跳躍式的寫法,是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可能會造成資訊傳遞上
的落差.
願意用BLOG來記錄事情,本人猜想你也喜歡交流或分享某事,
所以...有機會練習一下吧!(當然,我也在努力中:))
(百思不解中)
我寫得很清楚阿
1.不知道自己要啥之前==> 別做不知所謂的投資 (這是文章title,再明顯不過了)
2.知道自己要啥後==>選擇適合的念
3.至於你的問題:想要做什麼及能做什麼==> 完全要看個人能力 個性 規劃而定 並沒有任何一個一定的準則
以直接進攻中國來說 中國廣告業中給薪最好的JWT也只能給出約台幣兩萬的起薪給AE, in SH.
這樣的薪水也許台灣多數人根本不想直接去.但對於冒險心比較高,而且打算在上海創業,只是去探探的人來說,
這種工作就是好機會 (做AE認識人跟環境的速度最快)
4. 佛說 佛渡有緣人
馬登也這麼說~
馬登給的是釣竿 以及一本釣魚心法
能練出多少釣魚的伎倆, depends on his/her personal strength
很少看部落格還留言,但是本篇實在說出我的一些想法!
我本身也是英國商管碩士,目前在倫敦的投資銀行工作,有一些想法可以呼應作者的觀察。
第一, 很不願意承認的是,好像申請美國商管碩士的Candidates普遍比申請英國的更有Sense。一些很離譜的問題或是很不成熟的
態度可以在各個留學英國討論區出現,例如:IELTS 只有5或6就到處問人該怎麼申請,而非自己覺得不足(至少該努力到一般學校要求
的7分吧!)努力加強。試問如果以相同態度去申請美國前十名學校,會有這樣的態度嗎?當初我TOEFL280/IELTS 8.5 在唸書時都很
難以完全吸收與貢獻課堂討論,更何況IELTS 5分?所以我得到的結論就更令我這同是留學英國的無法接受--他們真的是只想混一個學
歷。
第二, 很不願意承認的是,在唸完之後的就業上,其實英國的商管碩士品牌價值低於美國,也是Candidates自身造成的。以親身的
經驗可以說一件事:僅限於頂級金融機構來比較,如果一個相同水準的商管學生,在倫敦的就業機會絕對比在紐約高,原因很簡單—哈
佛與華頓一年就產出超過一千個MBA,就算你是這兩間頂級學校其中一員也必須和你相同水準的1000個同學競爭,但是在倫敦,一個有
能力可以進美國TOP10 MBA的學生,你的競爭對手極為有限。再加上倫敦景氣的復甦極為明顯,何以90%的英國商管碩士學生都留不下
來而回到台灣去迫使英國商管碩士價格長期低迷?不是傳說中的種族歧視或工作難找,而是另一個令我沮喪的答案—我們只是台灣中二
流的素質又不知努力的學生?
續下篇
續上篇
曾經在大陸留學網站上看到有人想申請排名前三的英國商管碩士,工作不到兩年,GPA小於3,GMAT不到650,TOEFL還沒考。。這在大
陸那沒有GPA/TOEFL/GMAT接近滿分不敢說出國念MBA的地方,居然有不只一個人這樣寫,我第一次感覺到憤怒!
又曾經在英國的Pre-Secession課程中遇到一群中國同伴,23~25歲年紀基本上僅有短短一兩年若有似無的工作經驗(兼差、打工)加
上不足的英文能力又不努力學習,卻態度輕浮極端自滿,我第二次感到憤怒!如果這樣的素質都能與我一起當英國商管碩士,我是不是
來錯地方了?一年制的MBA不是比起美國兩年制更應該要預先具有語言能力、基礎專業技能、精確的職業與人生目標?我怎麼好像跟一群
還在玩團康的大學生在討論如何當CEO?
說了這麼多好像都說到離題了,總結來說就也是作者的幾句話:沒有準備好的+想漂白學歷的+尚未深刻思考人生的+未體驗職場與社
會現實的+覺得英文不好才要來英國學的,請不要來英國讀商管碩士,或是至少不要期待短短一年能夠給你甚麼差異,商管碩士是給準
備好的人念的---特別是一年的課程。
不要把所有的英国MBA都一棒子打死,还有LBS呐!另外,有那么些人,读MBA就是为了那张文凭,因为家族企业和家长需要这个。所
以,即便他们年轻,
即便他们不够用功,即便他们没有Sense,可是他们有钱,怎样??MBA的学习让我学会一件事,Open mind to everything。习惯
了,就好了!
hey man,
我很高興有我想看到的優質回應來啦~ 開心阿!
關於你說的幾點...
1.其實整體狀況來自英國削減教育經費,所以大肆開招一堆不太有質量的碩士課程
我們自然就是他們獲取經費來源的金雞母了,而畢業之後回台灣不好混,完全就是因為我
說的--人不因學歷而貴,人是因為自己是塊什麼材料而貴.學校能幫的極有限,提供"機
會"罷了 (機會包括--優良教育and 認識貴人and blablabla等的機會)
2. 倫敦最近狀況(以金融業來說)很好,紐約老大地位岌岌可危了。原因來自倫敦勵精圖
治改了不少老規則,讓交易以及上市都更加的容易並有效率。老實說,越來越多人開始拼
INSEAD, IESE,lbs等校不是拼假的,都是有目的的啦 :P 我也認為在倫敦進投行的機
率--只要認真 都不小 況且還有香港可以回來作呢。
3. 其實標題所言就是這狀況。 好學校依然有超強學生如你一般,但是更多的majority
是不知道去混啥,回國後讓雇主搖頭然後降低期望的學生。所以我才說,與其花幾百萬
去,不如先在自己職場崗位上有些累積之後確定想去在去,否則白花錢。
給Daniel:
我標題說的並不是指數間牛校的mba,
在台灣每年能去lbs MBA+MIF的人用手指可以算,連腳指都不需要用到
但我們教育部統計出來的去英國唸書的人有四千餘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唸商管類,也
就是一千多可能近兩千人每年回來然後畢業變失業
我上頭寫的也很明白
家族企業有錢供養的是屬於"準備好cash cash"的一群人
自然可以去唸,唸到有PHD都行 呵呵
這篇文章主題是"沒準備好的人" 別再亂花錢了
給我錢我幫你投資中國二三級城市房地產吧
最近重慶很棒...成都、重慶都是好地方
馬登大 好久沒看你blog 一來就看到精采舌戰
首先 承蒙大家看的起小弟學校 小弟也算在馬登大的一根腳指手指裡 哈哈
不過馬登大指出的問題是一針見血 台灣人都太over educated 但又不知道自己要啥 沒有工作過直接出去唸書是很不智的 唸MBA更是
當一畢業爸爸媽媽叫你開始申請學校 大家就隨便申請 反正就照rank 看分數找代辦 完全沒考慮學校的學風跟自己專業需求或未來生涯
規劃 美國沒上就申請英國 因為有很多學校都可以先砸錢唸language school然後拿fulltime offer 但往往造常唸完卻又馬上面
臨失業的問題 跟原有的期待落差太大 這是個讓有新栽培小孩的父母們或是有心向上的學子們 值得深思的問題 不是說英國學校不好 小
弟也是要去英國
一定得念前幾名的MBA嗎? 念Top20之後的容易找工作嗎?
intern競爭激烈,身分問題麻煩公司不想處理, 而有能力處理h1b的大公司多數先取了印度人,然後再把中國+台灣同學放在一落兒讓我們自相殘殺一翻
畢竟...大家都是"留學" , 跟當地美國人一比我們沒身分,沒當地經驗,語言能力又不可能跟當地一樣好 有什麼當地工作要我們呢? 身分的原罪 語言文化的隔閡 讓我們原本就處於不利之地
分析下來就是account跟marcom類的工作人家不要我們 ...因為我們確實沒資本跟那些只會BS的死鬼佬競爭 沒道理要我們
偏技術性專業性的工作要不是statistic要很好,要不就是會作modelling,會programming,分析能力特好之類的... (一般而言出去念mba的人這類背景也不多)
特殊人才呢?
一般來說,老外覺得你是超級正妹+中國市場friendly的屬於"特殊"。進去M7之後找面試就算modelling都不會作,只要能撒嬌英文別爛得太誇張,都可以進IB當sales
還有的就是像我David老弟這種也算 在某個特定領域鑽研已久成精了 都成精了 BS簡直是干掉本土人士 人家自然就要你了
但這種人是極少數>< (有關david老弟,請到傷心咖啡店網站搜尋李大衛或是david lee, 還找不到就加上他的學校TB thunderbird應該就找的到了,他是個忽攸大神。)
學校本身沒大錯 但他們最大的錯就是宣傳稿都不承認自己是regional school, or only strong in a certain area. 要怪他們嗎?
能怪嗎? 消費者本身要投入數百萬確實是得認清自己投資報酬率
馬克最重要的觀點是把MBA當作一種branding, 其他(學到的東西 , network )對他來說都可以忽略不記 因為那些不重要
機會成本是馬克最重要的理念 ,
因為你可以 1.不投資這筆錢
2. 投去別的地方 (像我說的把這錢拿去中國買房隔間租出去當房東也行)
3. 找馬克幫你作personal branding讓你有機會進更好的學校,畢業時就好比中國同學在CD上說的 "穿了戰袍" 穿上這叫做M7的戰袍可以讓你不論是小丑還是皇帝, 神豬還是太監, 先讓你的潛在雇主們敬你三分. 實況野球有沒有玩過? 裡面有個能力叫做"威壓"就是了. 這就是M7牌子最大的功用 ==>利用brand equity幫你爭取你的個人品牌價值
此觀點每個人看法不同... 不一定要完全同意 , 但我個人認識了這麼多人, 是深深可以感受到的. 馬克確實點出一些 留學..尤其是念MBA這個人肉市場(well, 人腦市場好了...這樣好聽些)的重要現象.
學校能帶給你的 personal branding surplus依照學校的ranking差異很大, Top15之後遞減速度很快, 直到Top30附近就幾乎只剩下regional/ specific industrial 的影響力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我會說,畢業後想要搞OP mgt 申到purdue 就去念很好,絕對有戲. 要搞CPA去念UIUC的那兩個MAS/MSA也行,絕對有戰. 要搞SCM, MSU申到就去念,雇主一堆等著你. 但是要搞IB念UIUC是緣木求魚. 要搞branding念purdue也是不適合, 作marcom去MSU可能會不爽,
學校沒錯,是你錯了.
至於只想去management consulting的朋友則沒到Top15真的就別花太多錢讓自己跟人競爭時難過....學校brochure上面應該是沒寫自己把學生送進consulting的功夫過人 )
交上那筆deposit之前.. oh no, even before you do apply for it, 請麻煩多花點心思力氣 看看curriculum,看看BW data
干個要死除了學校誆了你 一部分責任也得自己擔
如果要求多 希望能讓所有的心儀雇主都來跟你說聲hi
那麼就最好把自己死命的擠進M7, 至少也Top15 ... 因為arrogant IBs and MCs always want to show their clients " hey, see, we have many BIG NAME students in my firm, so we are super smart, extremely brilliant company !"
ps. 抱歉把 普渡 MSU 以及UIUC拖進來會提到各位朋友的學校是因為這幾家都有很明顯的市場區隔比較好舉例 . 我一向認同fit in,要不然我自己就不會留在香港這地方念書了.
因此,馬克(傷心咖啡店網站中的MarkHsu)觀點中唯一一個我比較不認同的也就是 " there is no fit-in " 這句話.
我還是認為有fit in的 , 即便是念不到Top15, 一樣的投資金額得不到極大化的報酬, 但那邊始終有"something" you learned, which is not comparable to investing a house in China :D 只要你拿到那個"something" you want...那就值了. 舉個例子,在留學過程中找到另一半的肯定會說"值阿!"
MBA必看申請寶典- Be A Prepared MBA applicant
写在前面:
- 在国内,我们升初中、高中、大学、到研究生的入学录取,主要以考试成绩评定。MBA申请有很大不同,在申请中GMAT(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只是一方面,其它的如essay, interview, 推荐信等占据的比重更大。所以“我GMAT考了多少分,可以申请什么样的学校”此类问题,比较难以回答;
- 需要再强调的是,GMAT考试是一个比较耗时、耗力的准备过程,但这只是MBA申请的一个必要条件,结束GMAT/TOEFL考试后,申请材料的准备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准备,其痛苦程度绝不低于GMAT/TOEFL的备考;要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 MBA申请不同于其它的Master/PHD申请,在MBA申请中没有写Personal Statement (PS)的要求,需要写的是essay,且不同学校essay题目通常不同,写essay比写PS更难,所以,不要理所当然地按Master/PHD的路子走下去 ;
- 决定MBA录取的因素很多,其考查的是整个申请package(主要包括:GMAT/TOEFL Score, Academic Background, Working Experience, Resume, Recommendation Lette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uch as volunteer work), essay, Interview等,排名不分先后)
- 本文并非事项简单罗列,对于每一阶段应该注意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同时包含了很多申请人在申请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推荐仔细阅读。
写作目的:
MBA申请的整个过程,是对自身挖掘、评估与对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无论成功与否,只要您全情投入,您将从中受益。本文试图您将从中受益。本文试图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帮助您掌握整个MBA申请程中需要处理的事项,处理这些事项所需要注意的要点及花费时间估计,从而合理安排整个申请进程。
Be a Prepared MBA Applicant!
目标读者:
秋季入学MBA,北美MBA申请人,其它地域MBA的申请或有不同,仅供参考。
目录:
- GMAT
- TOEFL
- 办理成绩单与学历/学位证明
- MBA申请
- 申请参考资料
- 花费时间估计
- 论坛专题使用方法
Last update: April 10th, 2007
项目 | 细分 | 说明 |
GMAT | GMAT备考 | GMAT对于北美大多数MBA项目申请属于必须的考试。 MBA 申请第一轮的Deadline通常在10月初,所以尽量争取在7、8月之前把GMAT考完,给申请预留更充分的时间。GMAT高分不是申请到TOP学校的 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申请看得是一个人的整体,单从GMAT分数上来看,没有任何分数可以保证MBA的录取或者奖学金的获取。 通常讲,GMAT分数能够达到700,您可以放心申请任何MBA项目,比如每年都会有GMAT800(满分)的申请人被拒,也常常有680,690被一些名校录取。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在申请的各类材料中,这一项是相对容易提高的。Academic Background, Working Experience等都即成的事实。 ChaseDream GMAT备考专区 |
GMAT送分 | GMAT送分时间可能需要2-6周不等,在申请高峰阶段,GMAC送分可能会出现延迟,甚至出现未送达的情况,所以尽量预留出充分应变的时间,并适时跟进,与学校联系,确认送分是否收到——只有在学校确认已经收到您的成绩,送分才算圆满完成。 电话送分最快,网上送分最方便。尽量提前4周或更早发出送分申请。多数学校要求必须官方GMAT成绩单,之前曾经出现过由于送分问题而被延误到下一轮次的情况。 免费送分机会 在参加GMAT考试时,可以填写五所免费送分的学校。GMAC会将5年之内所有的成绩都寄给学校。不需要特别担心 送分中附带的历史成绩,多个申请人经验证明,GMAT考试次数本身对录取基本没有影响。Link: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22&ID=88608 | |
AWA成绩 | AWA成绩在MBA申请过程作用有限,5分以下拿到好学校的申请人不少,不要顾虑太多。 | |
TOEFL | 确认是否需要TOEFL成绩 | 绝大多数北美商学院要求TOEFL成绩,在英语授课国家中获得学位的申请人可能获得免考,但不同学校对待免考的具体政策不同,需要就您的具体情况向您要申请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咨询。 如果TOEFL成绩低于学校的要求,可以个别咨询,有些学校仍然会接受相应的申请。 |
TOEFL备考 | TOEFL iBT备考 专区 | |
TOEFL送分 | TOEFL送分处理时间:15个工作日,与GMAT成绩递送相同,提前送分,尽量预留出充分的应变时间。 新托福CD百宝囊(IBT入门必读)- 3楼送分指南 | |
TWE 成绩 | 某种意义上讲,TOEFL TWE的成绩重要性要大于GMAT AWA成绩,同时TWE成绩可以同GMAT AWA成绩起到互补作用。 | |
办理成绩单与学历/学位证明 | 学历学位 | 北美的学校对于大陆的绝大多数本科院校没有另眼相看,只要是正规的4年制本科学历,都符合要求。 相反,有些申请人没有本科学历,只有硕士学历,申请北美的MBA将非常困难,可以考虑欧洲或者国内的MBA项目。 另外,自学考试的本科学历,北美的学校是承认的,完全可以放心申请。一些申请人觉得没有学过一些基础课程会扼杀申请的希望,这些顾虑也是不需要的。商学院欢迎各类本科背景的申请人(理,文,工,医等等);在入学前,往往会开设预科班 、学前班来辅导统计、会计类基础知识。 |
如何办理成绩单? | 在申请MBA过程中,通常要求办理三样东西:成绩单、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在就读大学的教务处可以办理。 需要英文翻译件,比较标准的成绩是,成绩单盖学校公章,使用学校的信封,在封口加盖骑缝章。 如果有本科以上学历,也需要办理成绩单。 多数美国学校提出要求填写的Transcript Request Form(即所申请学校出具统一格式,由申请人请毕业学校填写寄回所申请学校),可以不用处理。 需要有思想准备:可能需要奔波数次方可办好。越来越多的MBA项目要求申请人将成绩单,通过网络录入特定表格上传,尽量提前做好这样的准备工作。 Link: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7094 | |
GPA计算 | GPA 使用标准算法既可,不需要特别担心算法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不需要特别担心GPA高低,这是历史,每年都有GPA低于3的成功申请人。学校常常会再算一遍。 更不要去为了几门分数较低的课程而持续烦恼,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不可变更,更不要作假。MBA的录取,考查的是整体,你有众多机会展 示自己的能力与潜力。 在计算GPA的时候,需要把所有的课程统统计算,不要遗漏。 顺便说一句,GMAT高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较低的GPA。 Link: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13724 | |
MBA申请 | 选校 | MBA选校的依据之一是各类MBA排名,经常用到的主要包括:Business Week(商业周进), US News(新闻周刊),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 Financial Times(英国金融时报)等等。 不同排名,因为采用不同的指标与折算体系,造成排名的结果相差较大。看排名,要看排名的结果,也要注意研究排名体系中您所关注的指标,结合自身的情况与需求,大概框选出您中意的学校。 通常来讲,MBA排名比大学整体排名更有意义。通过单纯的排名,很难作为选校的标准,需要同个人职业目标、工作背景、教学方式、校友网络结合起来考虑。 MBA 排名集锦 学校特色 商学院充分发挥了成熟市场细分的原则,每个商学院都突出一定的特色,希望可以独树一帜吸引申请人的青睐。有很多渠道可以了解商学院的特色,ChaseDream论坛 【北美MBA申请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包括历届《MBA成功申请人的访谈》、《如何进入顶级商学院——MBA申请宝典》、历年“校友答疑”等等。 线下参加学校组织的Information Session,联系在读学生、校友,都是了解学校特色的好办法。 Link: http://www.chasedream.com/list.aspx?cid=14 ChaseDream名校MBA座谈系列录音下载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3&ID=103912 研究学校官方网站 官网是必看的内容,提供大量的信息与统计数字,关于项目的介绍,关于课程的介绍,关于学生的Profile等。选校过程中所了解的学校信息,对于将来写essay,面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申请的每个细节,官方网站都会有相应的要求,友情提醒:申请人务必仔细阅读,避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U.S. Top MBA Programs Official Website |
简历 | 简历可以参考求职简历的格式内容。出彩的简历应该有充实的内容,精练的文字,简洁大方的格式,缺一不可。 北美通常使用的是Letter型号纸张,单页Letter纸的简历比较合适,可以在word的page setup中调整。过于具体的描述工作事件,在短短1张纸中间放入过多内容,导致字体很小,甚至顶天立地,也是常见误区。而且由于Letter纸张和A4纸张的区别,可能导致简历在录取委员会打印的时候变得不够赏心悦目而留下负面的印象。 堆 砌工作职责而无法反应工作成绩,是常犯的毛病。虽然两者密切相连,但是工作成绩更加突出于绩效。拿一个作销售的工作来说,销售业绩的增长的具体数字,应该 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尤其年度之前的比较;对于作市场推广来说,项目预算,具体的金额或者金额级别,推广的市场深度广度;这些具体的数字是最能够说明工作 业绩的,也是简历上应该明确说明的。 在写事例的时候,描写项目本身的背景固然重要,个人的具体行动和贡献更关键。 Resume样本数据库下载:包括237名MBA学生的Resume,是极为宝贵的参考资料,内容,用词,格式均为一流。 Link: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33&ID=103912 | |
轮次选择 | 申请轮次(Round)与Admissions Process 绝大多数MBA分轮次审查申请资料,极少数即到即审查。多数分为3-4 轮,通常越是排名靠前的学校,Deadline越早。第一轮递交材料期限在10月前后,第二轮大概在12月或1月,第三轮大概在3、4月份;对于大陆申请 人,尽量争取第一 、二轮递交材料,第三轮录取的人数较第一、二轮少,对于准备签证也太匆忙,同时一些商学院第三轮不招收国际学生。 比第一轮稍更早的可能称为Early Decision(简称ED)- 录取后的押金高达5000美元左右,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大多数学校是在deadline结之后,统一开始审核申请资料,也有几所学校在每轮之内之内Rolling Admission Process,即在轮次内,材料收到后即开始审核,如: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Early Decision, Emory。 申请轮次选择 决定哪个轮次申请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多数学校宣称第1、2轮申请,机会完全相同。从ChaseDream反馈的申请数据来看,第二轮的中国录取人稍多,当然,这与多数申请人集中在第二轮申请有关。 通常推荐的思考方法是:如果您准备好了,那递交是越早越好;如果没有准备好,那么早递交的可能性是早被拒。 每个申请年度轮次截止时间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相同月份,差别往往几天而已(通常周内调整)。在正式轮次发布之前,申请人可以参考往年的申请轮次来制定申请计划。推荐申请3-6所学校,按进度情况,可酌情分两个轮次申请。 对 于申请轮次的决定,最常见的错误不是选不定轮次,而是申请节奏没有掌握好,资料没有准备齐全,比如GMAT或者TOEFL成绩延误 ;和推荐人交流太晚导致推荐人没有准备好推荐信;推荐人工作过于繁忙;申请短文一直无法决定选材;加上繁忙的日常工作,这类的延误导致申请人一拖再拖,延 迟到第三轮的话,奖学金基本无缘,甚至终于耽误了当年的申请,不得不等待来年。所以,在申请季节开始之前完成考试,详细了解MBA申请各个方面,积极联系推荐人,制定严格的时间安排,尽早思考选材通用的短文题材等等准备工作的筹备程度,尽量为每一步骤留出一定的时间余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您顺利完成申请。 2007 申请年度的deadline 2006 TOP 商学院MBA项目申请deadline | |
推荐信 | 推荐人选择 通 常要求2到3名推荐人,选择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发展潜力作出判断的人来做推荐人比较合适,不需片面追求推荐人的级别或名气。选择自己的从前、现在的直 接上级比较有说服力,寻找直接上级有困难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和自己工作密切的同事或者客户。为了避免可能的麻烦,选择在志愿者活动中的上级也可以。 Link: http://www.chasedream.com/list.aspx?page=1&cid=19 推荐信形式 推荐信通常两种形式:问题式与传统信件形式。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从方便录取委员会审查的角度来说,按照学校的推荐表逐个回答问题显然是学校希望的形式。在操作上,让每个推荐人都做到的确有困难;不过,这也正是未来MBA说服能力的体现了。如果推荐人英文不好或者不会,可以附上翻译件。 与推荐人沟通联系 提 前联系潜在推荐人,同时在确定推荐人后,考虑到推荐人的日程安排,尽量在8-10周之前提出需求,同推荐人面谈一次,特别是有些推荐人不是很熟悉MBA申 请的过程,尤其需要更早的沟通说明。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和推荐人探讨自己的Essay选材布局,方便推荐人在撰写推荐信时候同Essay故事互相照应。推荐信提交 尽量在递交申请表格之前一周完成网上推荐信递交,或者保证打印的推荐信到达学校。 | |
Essay | 仔细阅读essay题目 仔细阅读essay题目的附加条件限制, 粗心不应该发生在这里。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让申请人前期的一些准备作废,甚至和心中的梦想学校失之交臂。比如麻省理工大学商学院(MIT, Sloan)有一年的题目对于短文中间的事例要求在最近两年发生,一些申请人对于这样的重要的说明没有注意,导致准备了几个月的短文完全重新来过,几乎赶不上申请。 对于申请的每个细节,官方网站上的每个要求,友情提醒申请人一定仔细阅读掌握,避免错误。 2006 TOP MBA essay 题目汇总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120018 Essay 范文参考 历年的《MBA成功申请人访谈》中收录了很多成功申请人提供的essay,论坛中也有有很多范文可以参考阅读。建议在写作之前,投入一些时间静心阅读,思考阅读作者的思路,文章的架构。 Link: http://www.chasedream.com/list.aspx?cid=20 Essay选材布局 每 年各个学校的essay题目往往要在8月之后方陆续发布,在准备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的题目,通常变动不大。基本题目内容包括职业目标(为何申请MBA, 为何申请这个学校)、工作能力和潜力(表现领导力和沟通力的故事)、家庭背景(成长故事,对你有最大影响的人)三类,这是申请MBA最难的一步。 如何从自己的职业、学习生涯中提炼出最佳的题材来回答这些问题,是最大的挑战。理想的情况是寻找一些MBA在读学生,毕业生探讨选材,经过多方咨询之后,再定下用哪块砖来回答那个问题。 动笔成文 写作essay是痛苦的历程,很多申请人在过程中觉得这个过程比考G/T痛苦很多。而这也是一个自醒,自视,自查的最好过程。没有窍门,没有捷径,走过这条路, 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可以一边选材,一边动笔写出大纲;一边修改思路,一边寻求指导,一边同申友们探讨。 尽量提早动笔,那种厚积薄发,一气呵成的情况,在essay写作中,鲜有人可以做到,您不要奢望您是例外。 多与他人交流 “医者不自医”,想要全面了解自己,可以借助于他人对你自己的评价。在一些例子的选取中摇不定的时候,没有好的story可写的时候,都可以与自己的家人与好友 聊聊,听听他们的观点和评价,对加深自身认识大有帮助。 反复修改 修 改甚至比写作本身更痛苦,删除自己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的否定。而在有限的空间中,反复修改,从整个篇章架构,到具体段落结构,到细节用词分析,都是需要反 复不断的修改。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同一个词语,特别是动词的使用,把握好动词在文章中的力度,通过字典,网络查询常规的用法。每年都有一些申请人在申请不同学校的时候,采用同样的文章而粗心到没有修改学校的名称,录取委员会对于这类的错误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曾经接触到一些申请人反馈,一些“专业”的申请咨询都会交给客户含有这类错误的“审查稿件”。 在修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原期”,这时可以稍放一小段时间,过后回头再看时往往会有新的感受与想法,这也是为什么要为essay写作多预留时间的原因。Essay在整个申请材料中占的比重很大,虽然每篇只有几百字,但好的essay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人不是机器,总是面对那几百字的小短文不断地权衡、取舍,中间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浓缩的都是精华,几百字的essay,却要展示十几二十几年的人生,浓缩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闪光点,展现自己的方方面面能力与潜力…… | |
申请表 | 现在普遍推荐在线递交申请表格。申请表格动辄10多页,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用分几次填写的。尽量在deadline前1周填好表格。 填写申请表格的过程常犯的错误是复制粘贴现有的内容 ,导致即使反复检查也查不出错误。在需要复制粘贴的时候,尽量不要一次复制太长,推荐1 - 2句话为单位,并且及时进行拼写检查。同时特别注意一些学校表格限制的字数,不要超过限制。 很 多申请人没有足够重视申请表格,到最后快递交申请之前耗费大量时间填写表格,越是紧张,越是容易出错;同时因为很多申请人都集中在最后的时间填写递交表 格,可能造成学校申请网站堵塞,难以登陆,带来滚动增加的困惑甚至恐慌。比较合适的应对方法是提前一些日子,比如1周左右,完成申请表格的在线填写,反复 检查以避免出现低级错误,留足够时间递交表格。 因一些低级的拼写错误,为整个申请造成负面影响,非常不值。 | |
面试 | 面试须知 申请国外的MBA,对于大多数国内申请者进行校园面试不太现实,尽量争取HUB面试或者校友面试;电话面试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值得提醒的是,一些学校在MBA Tour的前后,可能安排在该城市的面试,申请人可以提前争取这类机会。通常来说,递交材料之后的面试可能对是否录取的作用更大,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不需要的——每个面试机会都很宝贵,需要全力以赴的准备 。 Link: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179534 面试经验汇总 不要被“自己口语不好”这类心理暗示吓倒,面试是完全可以准备的,熟悉自己的申请资料,同时想想因为申请资料的篇幅限制而无法表达出来的一些内容;熟悉自己的简历,把常见的可以搜索的问题,写下来,仔细思考;寻找申请伙伴模拟面试,都是可行的训练方法。 ChaseDream论坛历年来积累了几百篇各学校的面试经验,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在持续更新增加,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资料,推荐申请人详细阅读。 Link: http://www.chasedream.com/list.aspx?cid=21 面试问题汇总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151012 | |
推荐资料 | 《如何进入世界顶级商学院 -- MBA申请宝典》 | 有印刷版和电子版本:申请初期入门的指导性教材,非常全面的涵盖了MBA申请的方方面面;在申请过程中,可以作为非常好的工具书参考;在申请结束以后,可以作为经典的资料送给后来者。 Link: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184509 |
《顶级MBA成功申请人访谈》 | 四年来,125名Top MBA成功申请人按受了ChaseDream的采访,历年《MBA成功申请人访谈》包括受访者背景,职业生涯,申请进度安排,选校,材料准备,essay选材,写作,推荐人选择,面试准备,申请经验教训等等一揽子细节。每篇4000字以上,统一格式,相当于对申请的方方面面有透彻具体的案例分析。 2006 MBA成功申请人访谈 - 29 篇 2005 MBA成功申请人访谈 - 21篇 2004 MBA成功申请人访谈 - 52篇 2003 MBA成功申请人访谈 - 23篇 | |
ChaseDream MBA录取汇总 | 每年的Top MBA录取汇总动态,即时的反应各个学校录取的发放状况,汇总了众多申请人提供的基本背景资料,直观的分学校,分轮次统计,是了解MBA录取非常珍贵的第一手现场资料。 2007: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203624 2006: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142674 2005: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84966 2004: 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28787 需要注意:ChaseDream Top MBA录取汇总是基于会员自发的汇报整理而成,属于不完全汇总,只能查看趋势的参考。 |
花费时间估计(因每个人情况不同,仅供参考)
ITEMS | Estimated TIME |
GMAT
| 8-12 Weeks |
TOEFL
| 4-8 Weeks |
办理成绩单与学历/学位证明
| 1-3 Week |
MBA申请
| 8-16 Weeks |
论坛专题使用方法
专题设置是对论坛帖子的一项由版主对版块内的主题进行的手工分类,点击专题名称,可以阅览这个分类的所有帖子。
比如:
- 校友答疑专题:
http://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13&topicmode=2
- 面试专题:
http://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13&topicmode=1
- 录取汇总:
http://forum.chasedream.com/index.asp?boardid=13&topicmode=4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多位神仙的帮助与指正,在此一并致谢。
结语
每年申请人来人往,2007年入学申请季已接近尾声,2008年度的申请人开始了申请 前期的准备。在过往的几个申请季中,在线上线下接触了解数以百计的MBA申请人,体会着他们在申请过程中所经历的起伏,真切感受到每个申请人在追逐梦想的 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努力。尽我所能,希望可以帮助2008申请年度的朋友更好的计划日程,安排进度,控制节奏,特备此文在正式的申请季节开始之前发表。
因能力与见识有限,文中的偏颇、疏漏之处,诚请各位友情指正。可在论坛跟贴、短信给Zeros或邮件发至admin@chasedream.com联系,必复。
文中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MBA選校精華: 去不成Top15的Plan B ! 來香港MBA吧! (老文重編+批註)
所以在寫完該篇的一年餘之後,我決定再來檢視一下當初想法,並做出相關回應
ps 講在前頭的是,我的經驗並不適用於多數MBA applicants. 請勿照用,得想清楚了再決定你的MBA跟你的goal合不合。
--
老實說這個Plan B 極其大膽,也是一場賭注 ,之前一直有人問我我都不答,原因是我自己都還在想。 不過現在我想的差不多了,就來公佈給大家吧。 有興趣的都還可以追隨,因為除了CUHK以外都還在截止日之前,而我也想多來些台灣同夥壯大聲勢。
小弟我目前申請了三間香港學校,
香港科技大學(HKUST, 目前因為Emba跟Kellogg合辦而更受矚目)
香港大學(HKU, 全港最老牌學校, MBA今年起跟LBS簽訂partnership,所有FT學生共四十人左右ㄧ起飛去LBS上三個月的課)
香港中文大學(CUHK) 具有跟HEC-paris以及UT-austin的雙學位,獨創的mentor制度,以及在香港最老牌40年的校友基礎。
三間都是以AT加上Essay申請,過程同申請美國學校。所以如果還有人要申請都不會太麻煩
申請學校裡頭我還外加processing的中歐(Ceibs)以及北大國際(Bimba)
但這兩家我可能都不會繼續process下去,因為disersity都不太夠。
一年多後的註解:
我認為如果要確定是上海上班而且專攻製造業的,選中歐絕對適合
想到北京上班的BIMBA在北京很強,尤其是一些telecom , IT related. 在中國 北京是這個產業的重鎮
還有個長江商學院,我認為是工作時間長+AT高+有志願往consulting發展的選擇,因為CKGSB狂跟IB, Consulting拋媚眼。
All right, 我相信這邊版上多數人聽都沒聽過。 Well...這下知道為什麼我說大賭注了吧 :P 這下去念完要真回台灣,還真是被當三流學生了 跟親友說要去香港唸書簡直是沒人信阿 呵呵
但重點來了....
我根本沒有要回台灣的意思阿!!!!!!!!!!
以我的個人職涯發展至今,我發現自己是極其厭惡製造業的,無聊的工作內容,每天就是交期交期交期,錢好像有多但是日子每天都加班,但偏偏台灣小島上最受矚目的工作就是這類工作。 我喜歡服務類產業大於製造業很多
,較高階的電信服務、金融服務、顧問諮詢服務都是我有興趣的領域,而我很確信這些領域在台灣的發展就是個shrinking....因為台灣整個島的內需就是在shrinking。 多少金融業電信業的人整天都在回憶那年終花不完的good old days阿 呵呵
註解: 這點不變 。本島啥都在shrinking 大家都知道 沒位子上去導致人才不斷外流 ,see, 我自己就是個外流的好例子,但我不是人才啦!
不過! 我認為如果政府開放中國觀光,則台灣的基礎服務業可以有至少十年的好光景。 台灣是寶島
真的! 而且還有很多地方不為人知很好玩。 我去溯溪的地方就很棒,這個大陸人在大陸肯定玩不到! 他們來台灣會愛死,因為台灣人對於中國人的歧視相比香港人少太多了,服務態度好些,語文與文化通些。 現在台灣的問題在於競爭不夠激烈,所以廠商都亂坑中國旅客錢。但這點未來如果是全面開放則會大幅競爭,大幅競爭就會大幅提升服務素質!
會有到香港唸書這念頭是來自於很多點的。 那是個semi international 的都市,具有民主法治良好的基礎,制度面完善,但曾一度因為與中共統治敵對而衰退。 但現實的港仔們很快的就恢復了商人本色,開始力用China,跟中國產生密不可分的分工合作關係,而同時間經濟也恢復到了以往的榮景 (看看恆生指數吧 靠著吸引中國以及台灣公司到那邊上市,再以完善的交易制度吸引外資,根本就是一個大uptrend。相對中國之上海,上海在人民幣能自由匯兌之前完全撼動 不了香港成為亞洲第一大 世界第三大金融交易中心的地位 )。 再以小成本貿易公司來說,港島上就有一堆買空賣空的三角貿易其實賺到翻了,因為地點在那兒實在是太方便了。 說這麼多意思就是,人家在拼命賺錢的時候,我們的新聞則是連個livedoor內線案這種超重大國際級重量新聞都不會報的鳥新聞,我們的政府則 是......不知道 總之是顧著喝標哥喜酒先*(標哥歹勢 我沒惡意 你媳婦真的很正 連我都覺得超正超喜歡看 但他妹妹更正一些....不不不我在說啥阿我) 回歸正題,我的意思只是要說,我一直覺得business school這東西就是要走上一個uptrend,而我現在正在努力的是找個適合自己職涯發展,又在uptrend上的program。
註解:沒錯 但是香港問題也開始產生 太過於依附中國的結果就是中國一但抽掉一些東西香港可能就垮一半兒了
像是金融業幾乎就是靠國企股IPO撐出榮景。 香港人由於本身屬於務實+創意差+專業能力強的特質,最適合的就是金融業。我在這邊已經決定不待下來而直接往內地發展就是因為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我不做金融嘛@@)
在why MBA, Career goal after the program 裡面我寫到, 我認定台灣內需shrinking,而我要找個內需市場uptrend的地方上班,而我認為由香港作為唸書起點,建立network,是我最好的途徑。 要知道 唸書是交朋友最快的方式阿,尤其是小型cohort program. 若是藉由工作,要認識人就是工作認識,也很難真正的藉由工作職場上交起一個朋友。 至於課程,我想好好修entrepreneurship的課因為我希望能在大陸搞個中小型consulting firm服務那些請不起 麥X 波X 的公司的,....blablabla (我是認真的寫阿 裡面都是我百分百肺腑想法)
這點是對的 在這邊的的同學朋友們都是香港人跟中國人,對於確定未來在中國發展的人來說都是助力!
中大課程設計很多課是讓PT FT一起上,有新認識人的都有機會跟PT同學多聊。
有沒有發現以上很沒邏輯, you're right, 我一直都不算個邏輯極好的人,常被我交大管科的好朋友罵邏輯差 (哈哈哈 我承認~) 也因此我也極其討厭波特派學說(喜歡波特的別K我),我討厭那種可以結構主義 市場就是這樣 然後不斷細切,不斷的在談競爭 彷彿世界上的產業就是長那樣 妳就是找了切好的其中一塊肉進去搶食。 我從小就沒拿過第一名,至今沒有,所以我常覺得強者好多,人家在競爭,自己又弱,那就別跟他們打不就得了。 匈奴被劉撤打的稀巴爛之後跑去欺負歐洲人還不是打出一個匈牙利來? 自己是猴子,看到獅子跟老虎,要不就是等他們打的兩邊都掛掉再去佔地為王,要不就是跑阿爬阿爬去另外一座矮一點的山做山大王就好了咩。反正猴子就是跑的快
我是猴子沒錯:P
再度言歸正傳,目前我已經phone interview了一間,應該會收到offer,那是HKU的 MBA program。 很吸引我的地方ㄧ是跟LBS的合作案,我用一般學費可以去LBS那種地方跟神人們上課三個月,沒學位也爽阿~ 二是他倫敦上完之後會把妳丟去上海一個月,到位於上海公司裡面實習一個月,可以在香港 倫敦 上海都待到 課程中又有不少business trip,對我這窩辦公室窩了三年的人來說是不錯的。 學校正在努力拿AACSB認證,以及進入FT ranking中(預計07年畢業時會出現在榜上),這些都是很正面的訊息。很多人會說這些都尚未發生,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唬爛的,因為他們是很想把 program 搞強,搞出brand recognition,而上金融時報的榜算是一個must
這是全新設計的一個program, 課程主任說這樣全新設計爲的是扭轉HKU MBA屈居於UST/ CUHK兩校已久的狀態。 我這人呢,一向愛嚐新,我寫信給Chris*(課程主任)問問題,他往往是狂熱血的回應我上千字的長文,我只能說他真的很用心,很熱血,我喜歡這種不擺架 子的人,更欣賞他爲了自己program提昇而做的努力,所以我很可能會take this offer.
但我最後因為認為Alumni network最重要,所以我沒念HKU而選了Alumni最強的CUHK
在香港唸書的分析我寫一下
Pros:
1. Network - 這就不用說了, 會在這兒念就是爲了大中華區發展的,不論是校友圈或是同學目的都類似。 如果我申請到一個Top30 US school 那嚜我目的基本上就是在當地找到一個ok job。 但我不想在美國終老一生,也不想用一般"在美國工作兩三年回亞洲工作"的策略。 因為....回到亞洲區一切network, connection打散,又得重來,那我不如直接在香港唸書畢業後international firm找HK branch, 上海branch的工作。 (話說回來,US Top30左右等級學校畢業時的recruitor 裡頭,國際級大公司也少了很多了,還不一定找的到想要的工作呢)
2. Diversity - truly international exp. 從國籍到產業 香港學校現在往往以三成本地學生 三成大陸學生 三成外籍學生作為錄取分類。 不能否認的是東方面孔多,英文水平夾雜不一,對於想要把自己搞成一口美式英語大概沒幫助。但對我個人而言,還好,因為我原本就是一口美式英語。差異不大
3. China focus -- 都有三分之ㄧ阿共仔當同學了,還能不focus嗎。
4. 工作真的好找 -- 這不是跟 Top20比,而是跟Top20之後的學校比。 以歐洲來說, compare with Europe school, EU是個非移民社會 工作並不好找 唸的到歐洲三牛校當然是例外 至於三牛之外的就比較難說 。IB還好, 至於像顧問業這種MBA眼中的"decent job"則是更不用提了 語言文化根本就難以進入 ,最頂尖的台灣學生從Top5牛校畢業後往往是被recruit到local branch好讓你發揮,至於薪資適用global pay還是綜合pay就看人而定。 HKU之前由於Career service太差而被罵,所以這幾年一直花力氣改善這點,跟不少Head hunting公司有所聯繫。 我看了HKU寄給我畢業後工作的sample list(學校一定是寄給我比較好的學生),有花旗HK,渣打HK,西門子上海,高曼HK,中國銀行,三爽HK,和記電訊HK,匯豐上海,整體而言還 ok。 HKUST則是在金融業十分強勢,畢業生去banking的極多,甚至IB都有一些人進的去
這點澄清一下
只會說普通話+英文的 不練廣東話的 其實要在香港就業困難度挺高 因為同事多半還是用廣東話溝通 不會不行
只有進IB 語言多用英文的環境就沒差
另外,香港給高工資的行業還是financial service 其他行業說真的,挺糟糕。 房地產不錯,Logistic也好,但IT不好,其他Retailing就很糟了。
5.省了些投資成本: 包含金錢以及時間 香港學校都是14或16個月。至於學費大家可以自己查,簡單來說都在壹百萬上下。對於一個壹年多一點的program而言是很難有 concentration的, 學校雖然有硬是分出concentration,但我認為那是表面粉飾。 弱勢是在於,想利用第二年專心修某個concentration可能沒了,但對我這非business背景的人來說,我就是想學general managent,所以也沒差。 而且越來越短是世界主流,加拿大Ivey 跟 Queens都在搞這套。
ps因為拿獎學金,所以大概學費是四十多萬
6.地區性認同: "去不了US top20,不如就去中歐或是香港最好的學校吧" 這個觀點是阿共仔想出來的。 當然,對他們來說,有很重要比例是簽證問題(美國不給簽)、金錢問題(美國太貴 投資報酬率不高)。 但如果在這塊地盤工作,有地區性認同就夠了。 我如果能進我的夢想stanford我當然會去阿,但是進不去嘛.....那走更務實的方向也行。
7.全英文program: 香港人英文好的很 尤其會去念B school這些人差不到哪去
cons:
1. 起薪低 半數land a job in 上海, 另外一半HK ,這些自然無法跟美國比。 美國起薪高自然也因為當地的消費水平高。 不過香港稅抽的少...這個倒還不錯。
2. 所謂環境之文化交流不足: 學生是有diverse了,但環境還是中國人地盤,至少想要去滑雪攀岩那些老美那些在玩的,這兒玩不了。 每次想到我在Buffalo的好朋友寫在blog上的滑雪日記就覺得很爽....唉 只能去迪士尼混混了。
3. 甭回台灣了: 啥鬼蛋港仔學校跟中歐 在台灣這小島上不管是大小公司的recruitor也都不認 (但要知道 UST的交換學校都是Top30以內等級的,HKU則是跟LBS這種大牛校簽,而且之後很可能會簽下Columbia,CUHK則是跟HEC每年可以換三 個拿雙學位的學生。 這些國際等級的partnership台灣學校一個都簽不了,人家也不想跟台灣學校簽。 台灣本土MBA目前為止簽最好的是西雅圖UW與政大交大中山長庚五校合簽的Global MBA,但要花三年才能拿雙學位,而且UW後來狂拒台灣學生。 我的結論是,台灣關起門來自己玩的狀況很難在短期內改善,而這"短期"已經足以造成往後數十年商業教育在世界市場上的落後,甚至再也無法回頭了)
4. 很難進到Ibank, consulting job:
其實這些公司基本上真的就是美國Top15加上歐洲三牛校 顧問業還會多些名校博士,或是工程學位的專業顧問,但以MBA領域來說就是找那些學校的畢業生。還好Ibank非我志願 ,Ibank是個拿生命換好多錢的地方。Top20之外的人即使好不容易進去了之後, 可能因為學位兒升遷不利, 那是一個強者與強者競爭, 勢利眼與勢利眼互看的社會 (事實上一般工作也一定有 只是IB太嚴重了些 不符合小弟的猴子大王策略) 另外 IB其實很類似專業職了 起薪高 頭銜高 但是如果以管理兩字的發展而言是弱的 因為IB業不需要你去管人,小弟還是喜歡管理阿.....
至於Consulting...今天沒空暫時不多說
以後這個帖子我還會增加東西,以上都只是小弟觀點 很多偏見 很多不合理之處 都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如果最後確定去哪間了我還會跟大家說,但我目前蠻prefer HKU (LBS很棒 我愛倫敦 之前在那待過一個月 蠻喜歡的)
btw...我真的去了的話,這邊大概也可以跟CDㄧ樣開個亞洲MBA申請區了。 我的冒險性格又在度讓我踏上了沒人要走 沒人想走 或是沒人想到要怎麼走的路子 (這邊"人"是指Taiwanese peers) anyway...我先去探探路,有好有壞在分享給大家嚕。
Morden 2006.01.22
後面的文章之後再貼......
找文看此
- 中國紀實 (2)
- 有趣的文化衝突 (3)
- 行銷 (5)
- 投行(IB) (5)
- 求職信cover letter (1)
- 美食 (2)
- 香港紀實 (8)
- 娛樂電影與美女 (1)
- 唸MBA作什麼? (11)
- 創業 (1)
- 微软; microsoft; livemeeting (1)
- 經濟學 (1)
- 諮詢顧問業(consulting) (4)
- 簡歷Resume/CV (1)
- GMAT (1)
- Google (3)
- MBA生活雜感 (18)
- MBA申請流程 (6)
- MBA找工作 (13)
- MBA找Intern (7)
- MBA問與答 (8)
- MBA排名 (6)
- MBA課程札記 (7)
- MBA選校 (15)
- TOEFL (1)